一、案例背景与概述
抵制职场“低效卷”、拒绝被“画饼”、怒怼“职场PUA”敢跟老板说“不”、“反向背调”……近年来,“00后”青年开始在职场上闪亮登场,随之带来了一股犀利而清新的职场新画风,引发各界关注。“00后整顿职场”现象表现出青年人独有的择业观念、职业追求和就业行为。
“00后”真的在“整顿职场”吗?他们在职场中更关注什么?如何引导“00后”与“职场焦虑”共舞,伴“职业兴趣”而生,为“职业发展”赋能?如何化解当下这种青年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为“00后整顿职场”话题撕下“异样标签”,是高校就业育人工作者的时代课题和应然追问。
二、案例分析与应对
(一)问题本质
1.代际特征:语言表现和行为表达极化现象
作为互联网的新生代力量,00后创造了系列风格独特的网络“黑话”来拒绝“画大饼”、怒怼“职场PUA”。看似叛逆的个性语言和行为被假以“00后整顿职场”噱头,在互联网上演捆绑“00后”与“职场矛盾”的现象级流量大战。
2.职场环境:职场文化拐点来临前亮起的信号
处在时代的变迁拐点,青年期盼涤荡职场不正之风。作为职场新人的“00后”更加重视情绪价值、职场体验感和个人职业抱负的实现,并拒绝向消极职场文化买单。针对“无意义加班”等不合理职场要求,“00后整顿职场”亦是青年点亮重视维权和公平正义的信号。
3.管理模式:新就业特征下命令式“管控”的失效
尊重和适应“00后”青年就业新样态,传统的上下级“命令式” 管理反而不利于青年激发创新意识,需以柔性管理应对“00后”差异化特质,化“整顿”为“成就”,变“管控”为“赋能”,推动建立更加良性的工作机制。
(二)应对过程
“00后整顿职场”现象指向不满足于职场现状而试图规范秩序、矫正陈规的“后职场时代”行为。作为新时代青年就业新现象,高校就业育人工作亟需从关注“择业前”到兼顾“就业后”的衔接转换,为“00后”新生代职场人保驾护航,让其深切感受到温暖,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与“职业焦虑”共舞,正视00后新生代周期性的“仰卧起坐”现象,破除卷也卷不动,躺也躺不平的无力感。透视复杂且负向的“00后”就业心理表征,依托学院二级心理工作站,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学期初、末、考研考公前、秋招春招等)、“5·25”重大活动等引入职业压力概念和丰富职业心理释压活动,引导“00后”新生代职场人主动拥抱焦虑。开展以自我认识类活动化解来自“00后标签”效应的焦虑;以职业规划类活动化解理想与现实相悖的焦虑;以职业技能类活动化解力所不能及的焦虑;以团体辅导类活动化解心理协调失灵的焦虑。同时,基于专业调研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新职业演进发展的规律,发放2000余份新生代职业认知情况调查及收集百余份访谈材料,开展课题论证;在学院网站、公众号开设《职场小百科》、《“宇”姐在线》等栏目,重点解决数字经济背景下,“00后”大学生职业规划不会做、做不好等问题,帮助学生调试观念,科学规划,克服焦虑,树立信心。构建积极的就业情绪、健康的人格品质以及建立全面的就业支持生态系统。
伴“职业兴趣”而生,用好MBTI、DISC、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360度测评等科学工具,工作与兴趣得而兼之,找到“00后”职场“最优解”,预见性的防控“为了就业而就业”产生的此生灾害问题。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职业生涯导航活动帮助“00后”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潜能、不足等开展系统探索和认知,引导学生将自觉兴趣转化为职业认知,从而指导职业选择创造职业价值。在“00后”大学生培养“育苗期”“拔节孕穗期”,就业不是最终目的,职业价值观的养成才是个人职业长足发展的基石。在尽可能满足“00后”大学生职业兴趣一致性的前提下,提前谋划学生就业意向、预订用工需求,让学生走入企业、了解企业、融入企业,将企业用工需求的“涓涓细流”纳入到高校育人体系的“大江大河”,实现个人成长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双向奔赴。反向思维下,当“00后”新生代职场人为学习和复盘而“加班”、为理想和热爱去“买单”、为心中的美好努力去“内卷”,便不会被外界舆论话题或环境“裹挟”。
为“职业发展”赋能,助力00后职场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以高等教育改革回应市场需求,以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回应玩“梗”背后对职业前景和行业未来的更高期待。学校充分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调整教学大纲。同时,利用好导师、校友等多群体自愿,如:招聘吸纳校友巩固校友资源圈,搭建校企实习实践基地;利用校友身份的特殊性反哺母校发展,孕育“传帮带”感恩校风。导师利用项目资源,在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带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各种竞赛、科技创新项目等,使学生在科研氛围中体验科学精神,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在增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强化 职业认知,为就业作铺垫。学院通过与中软国际联合培养国创班、与华为共建ICT实验室等数字技能培训的平台,开展“职涯规划体验日”等系列活动,将“求职技能提升”“职业素养提升”“简历门诊” 等活动有机融合,以多层次、多领域校企合作,培养毕业生信息检索、人际交往、任务管理等步入社会必需的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提供路径支持。实现“00后”新生代职场人从提升“就业力”到发展“生涯适应力”。
三、案例反思与启示
1.释压而“导”,共绘就业育人“同心圆”
就业紧紧围绕职业发展和专业认知,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出口”。仅在就业节点选择就业,已然只能被动划定范围,压力自然而然随时间有增无减。前置就业准备,就可以优化专业学习结构,储备必备专业技能,为求职应聘谋划加分项,一旦“会了”、“熟了”、“清楚了”,压力自然就会减低、消除了。洞察新时代“00后”职场生态,决不能用“整顿职场”来概括,亟需破除不良舆情对职场新时代的刻板印象。发挥家庭指导、高校疏导、企业引导等就业育人共同体效应,构建全员参与的就业育人服务体系,打造一支人数充足、业务过硬的就业服务工作队伍,提升就业服务的温度和专业化程度。使“00后”职场新生代摆脱“焦虑”单曲循环,拥抱接纳“生涯不确定”。
2.循兴而“引”,挖掘职业追求“动力源”
职业兴趣一致性是影响择业信心、做出职业决策的关键因素。以兴趣探索为前提,以兴趣类型的高差异度、兴趣类型与职业类型的一致性、个人兴趣的清晰度和稳定度三个决策因素出发帮助“00后”新生代更好的规划职业发展,减少“00后”择业迷茫感。遵循“00后”成长规律,解答青年学生长远发展、自我实现的深层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将生活、爱好与社会责任相融合,以兴趣为引,增强职业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挖掘职业追求“动力源”,实现从“理性决策”到平稳度过“新人磨合期”,实现时代风口和个人成长的良性互动。
3.蓄势而“动”,规划职场进阶“路线图”
要面包也要诗和远方,求职既“注重高薪”又更加追求“未来发展”,只有摸清摸透“00后”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择业心理,才能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的引导其定位未来职业的中长期规划。目前,初次就业后,很多“00后”新生代职场人会在试用期的3-6个月内因不被关注、现实落差、薪资待遇、专业不符等主客观原因深陷“跳槽频发”的“职业浮躁期”而不自知。但我们更需关注的是,随着ChatGPT、AI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和普及,社会效率毫无疑问地会向着多倍速方向发展,无论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领域,只有去持续深耕所属领域的专业度和发展自身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方能蓄能待发拨开职场“浮躁”迷雾,找到职场进阶的最佳 “路线图”。
作者简介:贾晓宇,讲师,888集团网站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曾荣获浙江省水利厅系统微党课大赛一等奖、省水利厅优秀共产党员,省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大赛一等奖,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大赛二等奖、三等奖等荣誉,累计主持省厅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4篇。